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好几种,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都绕不开齐桓晋文,齐桓自然指的是齐桓公小白,而晋文指的是晋文公重耳,而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是最早称霸的一位,所以齐桓公又称为春秋第一霸主。

而作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齐桓公在称霸的过程中,更是打出过“尊王攘夷”的口号。所谓尊王攘夷,顾明思议,即尊重周天子,抵御并平定外敌侵扰。

在尊王一条,齐桓公确实做得不错,比如在《左传·齐桓公下拜受胙》一文中就明确记载过齐桓公对周天子的尊重:葵丘之盟时,齐、郑、许、宋、卫等国家重新订立盟约,声明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并且,周天子也派了使者参与并见证了葵丘之盟。会盟过后周天子使者宰孔奉当时的天子周襄王的命令,赐予诸侯祭祀用的肉,以示天子恩德,当时齐桓公就要下拜,以表自己便是成为了“侯伯”——即诸侯之长,也不会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即便宰孔声明了周天子念诸侯或年迈,或功劳甚重,不必下拜接受赏赐,但齐桓公还是以臣子礼下拜了,并风趣的说:若是我不跪拜天子,怕是会不为天地所容,还不等接到肉呢,就摔倒在台阶之上,反倒让天子蒙羞,所以,不能不拜呀!

与齐桓公“尊王”相反的另一位春秋霸主便是楚庄王熊旅了,楚庄王称霸的时间稍晚,当时周王朝早已失去了对诸侯的束缚力,当楚国国力强盛到一定的地步,楚庄王的心也就大了,他曾借朝拜周天子的机会,向周王室提问“鼎之大小轻重”。在当时,鼎是大国重器,更是祭礼重器,而当时由周王室所保管的“九鼎”更是大禹时期所铸造,曾经历过夏、商两个王朝,这九鼎的地位就约等于后来秦始皇所造的传国玉玺,而楚庄王问鼎,不仅仅是宣誓了其欲取周王室而代之的野心,更是一种对周王室的蔑视。

尊王讲完,便来讲讲“攘夷”,齐桓公的攘夷和后来我们所知道的攘夷其实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华夏的版图在每个时代都有所变化的,而春秋时期的版图大抵只有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区域,北大概只到阴山山脉,南至大别山及武夷山山脉之间,东到海,但也就差不多是到祁连山贺兰山一带。

而齐国所在就是如今山东一带,齐桓公所面对的“夷”指的是北边燕国之北的山戎,春秋时期燕国大概就是如今的吉林、辽宁、河北一带,而山戎所处的就是如今的黑龙江、内蒙一带。

齐桓公的攘夷便是先救援过被山戎入侵的燕国,后救援过同样被山戎入侵的邢国(邢国在今太行山附近),之后还救援了同样被戎人侵略已经被灭国的卫国的所在地,更有意思的是,在将戎人赶出卫国土地后,齐桓公还帮助卫国修筑城池和防御工事,帮助卫国重新建都。

严格来说,齐桓公的称霸真的是于德行上令人臣服,虽然齐桓公晚年因用人不明而导致国力衰退,但却影响不了齐桓公在诸侯国之中的强大号召力,也不影响齐桓公曾经助各个诸侯国抵御外敌,威慑戎人的功绩,是以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口号喊得响亮,他做的事情也同样“响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