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区“28年红旗不倒”;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落脚地……无数英雄儿女胸怀理想信念,投身革命洪流,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伟大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光辉灿烂的大别山精神。鉴往知来,烛照前行之路,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和领悟大别山精神深刻内涵,坚持党的领导,坚定革命信念,坚持人民立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展墙上,一张黑白照片透过斑驳岁月,展现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旧址——小甸集小学的历史原貌。年春,中共小甸集小组在安徽寿县成立,次年冬扩建为小甸集特别支部。党的地方组织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历程。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员,就没有新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更是指引前行的引航明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就要以党建引领夯实思想根基、强化使命担当,将党性教育、德性教育等融入到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中来,把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实施路径宣传贯彻到干事创业的一线。从而不断引导广大基层党员擦亮先锋名片,真正扎根于基层土壤、奉献于乡村事业,在广大的基层舞台上演绎精彩。
坚定革命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别山军民的革命斗争从未停止。在敌人的疯狂进攻破坏下,他们露宿深山,不但衣食无着,还长期吃不到盐,几乎全靠野菜、树根果腹,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树也砍不完,山也烧不尽,只要青山在,到处有红军……”久经革命烈火考验的鄂豫皖军民,没有被敌人暴行吓倒,没有被眼前困难征服,展现出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乡村振兴一线是干部成长的天然“沃土”。奋斗是时代的主题,是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建党百年,我们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成果,成绩令人鼓舞,前景催人奋进。广大基层干部要永葆奋斗初心,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人民立场,筑牢为民服务宗旨。“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就是紧紧地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起来斗争。“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感人故事流传至今。党为民、民爱党,军爱民、民拥军,汇聚起推动大别山革命可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构筑起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乡村振兴不是说说而已,不仅要说在嘴上,落到纸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上,才会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基层干部必须发扬优良作风,到“三农”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田间地头去,到百姓身边去,多“沾沾泥”,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只有拿出“夙夜在公”的无私情怀,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群众立场,体现民生温度,从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手,集中精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发展成效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检阅。
来源/作者:原创长宁县长宁镇人民政府曾榆钧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