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年的防御作战后,解放战争的战局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但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已经成了蒋介石的下一步作战计划中的击打目标,以重伤人民解放军并摧毁解放区。毛泽东把视线放到了全国,决定实施“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作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从中央突围,跨过黄河,进入大别山,对中原地区进行经营,以化解国民党发起的主要进攻,并促进了中原地区的解放,使得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进入了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次成功是建立在数次失败的基础上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重要的战略部署,这是一次大胆的军事冒险,甚至是赌博,如果中途发生什么紧急状况很有可能导致我军覆没,他们跨过了大江大河,这些天然的防线已经让解放军倍感压力,在这同时,还要随之提防敌军的进攻,在行进过程中几次陷入敌人的埋伏,情况危急,刘伯承、邓小平就是我军战场上的指挥官,也是我军士兵的精神支撑,刘伯承那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句就是在这次行动中总结出来的,经过全体战士的艰苦奋战,我军将国军牢牢甩在身后,冲出一条血路,完成此次战略转移。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为之后的战争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大别山有优良的地理位置,连通了三个省,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显著,大别山还是革命老区之一,方便得到群众的支持,敌军也没有侵占到这里,我军倘若能够在大别山成功建立根据地,完全可以成功达成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的态势,有效控制敌方两个核心地点,让敌军势力不敢轻举妄动。另外,大别山是山地,海拔较高,一些技术先进的枪械反而不适合在这里使用,这样的地势对防守的一方是很有利的,大别山离长江也近,便于之后进攻计划的实施。还让国民党部队也只能跟着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域耗费时间,也就没有余力去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在中原野战军,按照原计划渡过黄河以后,一举将国民党四个整编师,全部歼灭。四个整编师,整整五万多人,打得那叫一个漂亮,不过,卓越战绩的背后,中野军自身的损失也很大,兵力和武器装备等也都有了较大的缺口。而此时,虽然,华野的五个纵队也组成了西兵团与中野汇合,但此时西兵团自身也有较大的损失,用自身难保去形容也不足为过。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挺进大别山的命令还是落在了中野军的身上,刚刚由华野五个纵队组成的西兵团,则前往鲁西南地区。而在部队接受命令,且执行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弄得很多人都非常疑惑,大部队在撤退的时候,不仅将手中的重型武器给一一破坏掉,并且还埋入了地里面。可是当时与中野会师的西兵团,明明也是缺口无数,那既然最终都扔掉了,干嘛不送给西兵团作为补给呢?

西兵团作战的核心是牵制住国民军队的主力军,主要采取游击战这类型的灵活打法,为粟裕率领的中野争取更多时间以扎根大别山地区,而且解放军通常都在白天蛰伏,以避免敌军带来的损失,夜晚则高速连续行军。并且作为西兵团游击战区的鲁西南地区占地面积较大的是沼泽地,以及黄河泛滥区域。到处都是泥水,解放军的双脚就经常泡在里面,在只能光脚作战的情况下,各种水泡出现在了战士们的脚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在使用重量较大的武器,说实在的可能只会加快夺走人们的生命,这些重型武器会让士兵们负重更大,甚至会导致行军速度变慢而遭到敌人更猛烈的攻击,所以在情况已经如此恶劣的时候,战士们的负重能少一点是一点。

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设想,若中野大军没有提前进入大别山而选择的是挺进豫皖苏这样的地区,并利用分段式跃进的方式,向敌军的腹地出击,是否会更好一点。其实当时的解放军指战员也想到过这个方式,这是一步奇招但也是一步现招,但采用这种方式将带来更多的危险和困难,豫皖苏敌军高度警惕,而国民党的大部队也是在鲁西南虎视眈眈,若选择分段式跃进,就还需要足够充足的兵力来遏止来自于身后的危险,于是还得要削减追兵数量,但此时的西兵团已经承担了过多的压力,这样的情况下再去增加负担,到头来连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倒了。

如果要问到,当初为何会选择让刘邓大军进击大别山的问题,据悉,起初的时候中央军委计划的是,部队从华中,华东两支野战军中抽调一部分组成相对完善的一支队伍出来。不过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国民党军当时已经将原本计划对付刘邓大军的王敬久集团调整步伐,去到了山东战场,华野军方面压力巨大,原计划采用多线分兵作战的华野军,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所以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了原本的计划,决定派出相比之下作战压力较小的刘邓大军独立进攻中原,去往大别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然而,在刘扥大军受到命令以前,他们的主要作战方向是往豫西,不是中原地区的大别山。

中央进过深思熟虑后制定并下达了“实施中央突破,挺进大别山”的作战计划以后,刘邓也对南进这个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一个方面,野战军也算是有所进展,但是还远远不够。实际上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实行“中央突破”才能有效保护面对敌军主力部队的山东和陕北,减轻这两个地区的压力,把战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让敌人的兵力分布得到改变。最后的效果也证实了,挺进大别山的成功实现不仅是圈住了20多万的敌军,减弱了敌方对其它地区的控制,最为关键的一点,我军不再被迫防守,拉开了反攻的序幕。

毫无疑问的是,在淮海战役开始前,几乎没人会料想到,此战会演变成一场双方上百万人的鏖战。其中,挺近大别山之后的刘邓大军,采用的战略游击与战争整体走向而言作用很大。不仅顺利的打破了国军的封锁线,并且,还将华中国民党精锐部队困在了大别山,弄得国民党军一下子变得被动起来,也不敢再抽调太多部队东进参与围攻华东野战军。而要是当时挺进大别山的作战计划没有被实施,或许后来的淮海战役也就不会打响了。综上所述,尽管跃进大别山这一行动,使得中原野战军有了不小的损失,但也正是因为此举的成功,才让我们看到了全国解放的希望。

现在去回顾解放战争那段时期,好像已经是很古老的事情了,但又似乎就发生在昨天,那一个个场景似乎也鲜活起来,伸手就能轻易触碰。牢记历史,需要做到学习过去的经验,用这些经验去更好的生活。数不清的革命烈士牺牲了,历史告诉了我们过去是怎么样的,我们也就更应该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所有的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更多人民能更好的生活,将人民主体地位作为第一要义,突出以人为本,保护人民正当权益,使人能够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人民更好生活的目的,倡导人民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发展的福利惠及每一个人民,做到这些,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危机或者变化,我们都有能力应对,成为“常胜将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