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治白癜风治得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07:56

一颗红心为革命,薪火相传遍地红。巍巍大别山,横跨鄂豫皖,孕育了大别山精神,见证着时代变迁。近些年,老区人民一棒接着一棒干,不仅实现脱贫摘帽,而且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就。

年11月8日-11月23日,大河网记者走进河南省新县、安徽省金寨县、湖北省红安县三省“将军县”的三个村庄,一同探寻“大别山为什么这样红”。

小山村里“土”新彩

一幢两层的楼房和一个农家小院,土坯墙体、斜顶瓦房......房子外观虽“土”,却保留着浓郁的豫楚文化和乡土风情,这个位于大别山北麓河南省新县田铺大塆的“老家寒舍”,如今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网红”民宿。

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厚重的红色历史,赋予了新县众多荣耀,但大山阻隔,也曾让这里发展一度缓慢。如今,走进新县,游人如织,满目红叶绿植,透出勃勃生机。随着党的惠民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县的发展愈发红火,田铺大塆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之前我还在韩国打工,这期间就听说家乡田铺大塆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我想是发展乡村旅游很好的机会,于是年我回来了。回来以后办起我们田铺大塆第一家乡村民宿。”“老家寒舍”民宿店主韩光莹说,民宿的入住率非常高,在假期更是一房难求。

近年来,田铺大塆通过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在不大拆大建、保护性开发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之路,搞活了农村经济,富裕了村民。

△新县田铺大塆特色民居吸引了大量游客

“要让村民在家门口能挣到钱,就要发展产业,我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与上海蔓乡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通过整合双创资源,利用中国传统村落的地理优势、建筑特色,搭建了一个属于田铺独一无二的创客小镇。”田铺社区支部书记韩家旭介绍,合作社以田铺大塆的村民为主体,他们可以利用房屋、田地或是现金入股,并可在合作社就业、做工。

韩家旭是一名红色后代,年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复转后一直“耕耘”在这片热土。如今,这个小山村既有民俗农家乐、农耕体验区、土特产店,也有公益创客平台、咖啡馆、书吧,还有鞋垫、竹编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年,田铺大塆游客超过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多万元,吸纳就业余人。年国庆期间,田铺大塆每天接待游客均超2万人次。

不仅仅在河南省新县田铺大塆,记者走进位于大别山深处的湖北省红安县、安徽省金寨县,发展之红正推动老区焕发新活力,吸引了外地投资不断进入,合作开发。而且越来越多“游子”也回归故土,以创业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湖北省红安县曾是集革命老区、资源匮乏区、贫困地区、优抚集中区“四区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初冬的红安县铁山村,山间的油茶树在暖阳下盛开着白色的小花,一个年轻的身影穿梭在油茶树间,观察、记录......他叫陈洋,是城关镇铁山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年大学毕业,陈洋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农村,三年来,他成为这个小山村美丽“蝶变”的见证人,也是使当地红薯、油茶等“土特产”成为畅销产品的推动者。

“回到红安之后,我们就利用大学生这个优势,把电商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将红安的土特产推出去,走向全国。”此外,通过反复寻找、调研,陈洋发现油茶树非常适合当地的土质条件,就牵头成立合作社承包了多亩的荒山,种成了一片油茶林。通过发展电商+休闲农业,荒田种上了大棚草莓。“后面这片山坡上,我们准备种上菊花,打造一个网红打卡点......”陈洋介绍,合作社成立当年就带动贫困户38户人入社,年底全部实现分红,同时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平台。

“现在的生活以前不敢想”

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村民陈泽申的老屋,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一批批的游客慕名而来。三年前,在这个老屋的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同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座谈。如今三年多过去了,陈泽申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任职,空闲时陈泽申还在附近茶厂务工,家里养鸡养羊、地里种植了中草药......他越干越有劲儿,生活也越过越好。年,陈泽申家的收入不到元,年收入就突破了2万元,年的收入将近4万元。

△金寨县大湾村整洁有序的扶贫移民安置点

“现在生活各方面都很满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还住进了扶贫移民安置点的‘小洋楼’,我希望全国的贫困户都和我一样,生活越来越好。”陈泽申说。

金寨县大湾村同样地处大别山腹地,作为革命老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群众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以下,是脱贫攻坚战场上“难啃”的“硬骨头”。

年7月,医院工作的余静被选派到大湾村任第一书记。四年来,她与大湾村干部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就业、产业脱贫作为“人脱贫、村出列”的重要举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年,大湾村顺利从贫困村出列。

“老百姓以前不敢想的现在也可以想了,以前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现在也实现了。”余静说,以前村里老百姓最不敢想的可能就是住房问题,对于多数老百姓来讲,他们可能十年二十年也盖不了新房。这几年,通过实施“易地搬迁”政策,很多人都搬进了新家,水、电、路设施完善,绿化到位。

发展带来的“红利”,滋养着这片老区土地上的人民。在新县田铺大塆,“春临”农家店主韩春告诉记者,“从前在家门口挣不到钱,现在一家人在家门口都可以挣到钱。”在红安县铁山村,52岁的陈泽富原来是铁山村的贫困户,“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在家门口有就业的机会,每年的收入也从之前的一两万变成现在的五六万。小洋房、水泥路......村子的变化日新月异,生活很幸福。”

大别山里有“我”的“初心”

巍巍大别山见证了革命的初心使命,也见证着大别山精神历久弥新的生机。

从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不足10万人就有5.5万人献出了宝贵生命的新县,到相继诞生了11支成建制的主力红军队伍、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的金寨县,再到全国唯一以“红”字命名褒奖的红安县,大别山区革命火种不灭,红色精神不息。

△位于红安县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红是大别山的主色,也是本色。通过走访,记者发现,正是在红色旗帜的指引下,当年大别山根据地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如今,老区人民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不忘初心,勇于拼搏,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今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时再次强调: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河南省新县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李正学说,习总书记这次河南调研,首次提出“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革命精神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升了大别山精神的历史定位,掀起了大别山精神研究崭新的一页。

走访三地,不论是新县田铺社区支部老支书,还是新生代、红安县铁山村90后大学生村官,抑或是金寨县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作为村“两委”的“领头雁”的代表,无不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也无不折射着榜样的力量与引领,诠释着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

“大别山精神是我们革命烈士用鲜血、牺牲创造出来的,于我而言,对于大别山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把村里的产业做好,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的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田铺社区支部书记韩家旭说。

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余静也告诉记者,在基层,干好脱贫攻坚工作,让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这是她作为第一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守初心的体现,就像大别山精神所提及的“一心为民”,今后的工作也是围绕老百姓开展,服务好发展。

“在革命战争时期,红安人民本着前仆后继、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而我的家庭也是军人世家,祖父是一名烈士,爷爷、叔叔都是军人,他们都在无所畏惧地保卫国家。”铁山村大学生村官陈洋说,这种红色文化、大别山精神激励着他。“我的初心是改变家乡,帮助村民致富,在回来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力所能及地也帮助一些留守儿童、贫困人口和留守老人,这就是初心,是我们不忘建设家乡的初心。”

总指导:董林刘雅鸣

总策划:王自合韩嘉俊孟磊

出品人:高亢

制片人:李铮

监制:王曦辉

统筹:陶玉德

编导:范昭杨鑫阳贾志昊祝萍

采写:刘杨薛小磊

主持人:银新玉

配音:杨智

包装:石金红韩雨松

互动:姜秋霞孙振恒张龙

推广:郭俊华娄恒魏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