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脱贫伟业,史诗如歌。
年8月8日,岳西县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路上,岳西县涌现出许多担当奉献的扶贫干部、热心扶贫的各类社会主体和自强不息的贫困群众,他们共同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新时代岳西脱贫故事。
自即日起,岳西网特开设《中国脱贫攻坚·岳西故事》专栏,聚焦岳西脱贫路上的故事,为英雄画像,为将来存史,弘扬担当作为、自强不息、携手奔小康的新时代脱贫精神。
序言:筑梦新岳西
红色岳西,彪炳青史。
岳西,地处纵横千里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长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是华东地区的“绿肺”。岳西,是红三十四师的诞生地,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的组建地,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地,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和大本营,新四军第五师和第七师的根据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3万岳西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叱咤风云,近4万烈士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父送子,妻送郎,踊跃参战,一杆枪,三代传,共赴国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岳西人民砥砺前行,甘于奉献,伐木援建,报效祖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给华东地区保存一片原生态净土,岳西舍弃了许多难得的工业化发展机遇。
岳西县城气象万千——岳西县城晨曦
蕴文采,毓英雄。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征战于此。刘伯承、邓小平千里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大反攻,实施中原大决战。徐海东率领军威雄壮的红二十五军建立苏维埃,开辟根据地,孤军长征,军旗蔽日漫天红。
岳西境内,天羊山脉、青四山脉、多丛山脉,构成“大”字形山脊控制全境。这些山脉又孕育联结着无数的山:海拔米以上山峰69座,至米山峰66座。有山必有峰,有峰必有壑。千百年来,峰壑之间,林木蓊翳,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门便爬坡,吃粮靠肩驮,农闲背被儿,男儿难娶婆。”这首流传至久的民谣,诉说着当年的辛酸。
在诗人和画家的眼里,绿水青山的岳西是人间仙境。
在县委县政府看来,40万山民要吃饱穿暖,要发家致富,任重道远。
这个安徽省唯一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一直是全省以及大别山区2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当时绝对贫困人口24.7万,占总人口的72.3%。年,被列为大别山片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户人,贫困村有65个。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岳西,没有忘记老区人民。连续八任安徽省委书记都把岳西作为扶贫联系点,棒棒接力,殷殷嘱托,只为两个字:脱贫!
缅怀红军之丰功,寻觅先辈之足迹。岳西人树信仰,铸军魂,存浩气,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依靠群众,敢闯新路,豪情满怀,将老区精神、红色基因代代传扬。
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指示:“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革命的薪火代代相传,岳西人又顽强奋进在战贫求富的崎岖山道上。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岳西人因此热血沸腾,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政治担当,咬定总攻目标,把握精准方略,注重“志智双扶”,着力实施“十大工程”“十大产业”,持续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把经得起历史检验、人民满意作为脱贫攻坚的工作标准,以“指尖绣花”的功夫、“燕子筑巢”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数年辛苦不寻常,砥砺前行写华章。在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岳西广大干群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年8月8日,这个英雄烈士辈出的县份,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岳西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一场绿色发展的深刻变革。岳西,因为创新发展,书写了中国反贫困战场上的“岳西样本”。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共产党人的夙愿。
风雨有情酹壮志,剑指寥廓更豪迈。百年梦圆,梦想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见微知著,中国梦想。岳西实现脱贫,是中国梦在中西部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的现实折射。岳西不是为了脱贫而脱贫,不是为完成任务而脱贫,脱贫攻坚是推进乡村振兴、奠牢小康之基的必由之路。当无数个“岳西”心手相连,共同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才是真正实现中国梦、富强梦。
着先鞭以风发,舒劲翮以云腾。岳西,一个历经洗礼、永垂史册的精神领地,一个日新月异、活力四射的开放胜地,一个海纳百川、客商心动的投资高地,一个看一眼就会爱上它的宜居佳地,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福地,正以大别山老区精神奋力谱写民丰物阜、百业腾骧的动人篇章。
岳西县境内首条穿越大别山腹地的济广高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457.html